过去几十年,中国都以人口输出国的面貌示人,前往海外是精英们的努力方向,但如今故事迎来了不同的走向。
在全球人才流动中,中国已非过去的人才输出国,而是具备强大竞争力的人才吸引高地。汇丰银行近日发布的“全球移居人士年度调查”称,中国内地作为移居目的地,在职业发展机会方面目前已位列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参与此次“全球移居人士年度调查”的全球移居人士逾27500位,涵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0%的受访外籍人士表示,移居中国内地为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职业前景。
这一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仅次于看好美国发展机会的受访者比例。
汇丰称,作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开放为移居于此的外籍人士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和薪酬增长的机会。
巢暖才有凤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乏力。根据统计,2012-2016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仅为2.6%。在增长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经济却保持了稳健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7.2%,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李达钧 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IMF预测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4.6%。
中国经济在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成为一枝独秀,保持着中高速增长,这让“中国引力”逐渐增强。
福布斯中国参与的《2018全球人才流动和资产配置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引力”日渐改变国际人才流动格局,“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正在成为吸引全球人才的高地。
近年来,中国愈发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开放包容的经济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汇丰调查显示,去年有62%移居中国内地的外籍受访人士表示移居中国后有了更好的创业经商的机遇,而这一比例显著高于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成熟市场。
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印证了中国营商环境在近些年取得的积极进步。从2013到2016年,世行的营商环境报告对中国的评价排名累计提高了18名。同时,世行认为,中国在开办企业和企业纳税两方面通过改革提高了其营商效率。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创始人王辉耀表示,中国现在参与“全球人才环流”,外国人到中国发展,这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会成为一个新趋势。
政策环境和职业前景被看好
汇丰调查指出,50%居住在中国内地的外籍人士表示移居至此后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新技能。与移居前相比,55%的外籍人士表示其可支配收入有所提高。
廖攀 摄
实际上,外籍人士在中国的优厚待遇早已不是新鲜事。汇丰银行调查结果显示,早在三年前就有近1/4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30万美元,超过了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外籍人士收入比例。
此前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一项针对中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外籍人士的调研结果显示,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士普遍看好中国的政策环境和职业前景,外籍人士来华就业是受到中国的工作环境、晋升空间和薪资的吸引。同时,该调查还显示,管理理念和国际化程度是驱动他们赴华工作的重要原因。
对于生活在中国的外籍人士来说,与国外相比,当前中国开放的政策环境和职业前景是中国职场提供的优势。随着中国“一带一路”与“走出去”政策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在推动当地全球化的同时也帮助中国企业在这些区域开拓市场,并且为希望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才华的全球化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领英海外征才解决方案负责人王欢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响应“走出去”号召,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这种转变刺激了企业对于国际化工作岗位的需求,推动了中国职场全球化程度提升,全球化的职场环境有助于进一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一线城市,在宁波、重庆、天津、南京、杭州等新一线城市的外籍人士表现出很高的定居倾向,新一线城市对全球化人才的吸引力不逊于北上广深。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除了外籍人士“成群”涌向中国,许多曾经离开中国到海外谋求发展的人也纷纷回国,带回国际化知识、技能和人际关系网络。
宋福来 摄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约54.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约43.3万人,回流率达到79.43%。人才回流所带来的人才红利,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优势之一。
中国之所以能汇聚众多国际人才,与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充分开发利用国际人才资源,中国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方式,为其出入境、就业居留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例如,2016年公安部推出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涉及到
外国人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安徽、山东、广东、四川、宁夏等地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工作。2017年4月1日,全国统一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
要进一步增强中国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未来有许多工作仍需不断改进。王辉耀曾撰文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引进国际人才的顶层设计,设立专门的国际人才管理机构;加强政策可操作性,持续发挥国家创新区域的引领与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城市群国际高端人才共享模式。另外,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从自然环境、城市文明和生活配套等方面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